蒋少涌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总结交流暨
综合绩效评估筹备会召开
(通讯员:刘德亮) 2021年3月28日,我校紧缺战略矿产资源协同创新中心蒋少涌教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国稀有金属矿床形成的深部过程与综合探测技术示范”项目成果总结交流暨综合绩效评估筹备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会议邀请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张家林博士莅临指导,项目总体专家组责任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吕志成研究员、南京大学许志琴院士、浙江大学杨树峰院士、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毛景文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赵振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祥云教授等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赖旭龙副校长、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少涌教授,项目参加单位中南大学、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等40余人参加会议。
赖旭龙副校长代表我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概况、重大项目承担情况及研究进展和学校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建设情况。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家林博士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办法,认为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希望项目组进一步做好项目结题准备工作。随后,项目5个课题分别汇报课题研究情况、重要成果以及经费收支和课题管理情况。蒋少涌教授对项目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在项目执行期间,发现两个新类型稀有金属矿床,提出了找矿的新思路,提出1套针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组合技术,3个勘查示范基地 (2老1新) 和10个远景区。此外,以本项目为依托组织了“第一届关键金属成矿作用国际研讨会(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itical Metal Mineralization)”和2018年戈尔德施密特地球化学年会三稀矿产的一个专题。
项目咨询专家就各个课题和项目的研发任务完成情况、研究资料的解释、研究创新性及代表性成果、项目财务及管理等内容与项目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咨询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框架设计合理(2个关键科学问题、3个示范研究区、4个层次研究和5项技术),课题、人员分工明确,项目研究任务进展符合预期。专家进一步建议各个课题加快对基础研究数据的汇总,挖掘其科学意义;加强同类型矿床国际对比研究,凝练出突出的代表性成果。注重将新类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特征、成矿模型进行详细的解剖,形成相关类型矿床研究领域的标杆,并在国内外进行推广。此外,专家组成员对项目组织管理及经费使用情况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次成果总结交流暨综合绩效评估筹备会,结合咨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对项目和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为项目结题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